
结婚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囧事?
我结婚时遇到的囧事是,抱老婆下车进家门时踩到婚纱和老婆一起倒在了地上,为此她非说我是故意摔倒她的,还说没进家门就给她一个下马威[呲牙][呲牙],其实是我从抱她下车到家门口走了50米到门口了实在是有点抱不动了,想歇歇再抱,结果再抱时就踩到婚纱了!现在孩子都两个了很幸福!
我参加一个同事的婚礼,有人把一个手机放在新娘的房间想听一下洞房,结果手机没电了,真是尴尬😓。
8月8号我的同学邀请我参加他的结婚典礼,然后收拾一下自己,高高兴兴带了500元礼钱就去了,当婚礼举行一半的时候,竟然下起了小雨,然后主持人为了节约大家的时间,后面就少了为难新郎的环节。
我和几个同事想了一个方法,现在正趁着下雨的时候,婚庆比较混乱,我们赶紧溜新郎新房的房间,把一个手机打开录音器放入新房的床底下,赶紧跑出来了。
我们几个人特别期待明天能不能听到特殊声音结果中午我们去新房和新郎打招呼的时候,顺带把手机拿走了,回去的路上瞬间开心起来,结果打开手机关机了,真是无语了。
开玩笑也不要开的太过,毕竟这种行为是不对的。
很庆幸的是手机没电,要不然就连朋友都没得做了。
结婚的时候遇到什么囧事?早了,后也再没第二次。就说说那最早的事吧。就是理发,先一天我去县城收拾头发,那时也不流行盘头啥的,就是理理烫烫,当时我都烫好了头发,说晾晾再取那卷发器。这时,旁边一个女的染头,也染完了,她们一同来的是两个人,同染发一起的那人说,没染净,还有白头发,用手拨,这么多都没染上,我在一旁,看就是给人没染净,也不知咋弄的那人白头发多的很,染的质量太差了。给人染头的理发员年轻漂亮,但说话办事真不漂亮,说人胡说,这个让她过来看看染的净不净,这样先骂最后竟打起来了,理发店里成了她们两的战场,人都跑出来了,一时店外的人特多特多,没事了看没人,有事了也不知咋那么多的人,理发员还骂这个女的胖的跟猪一样的,染发的同伴就是胖些,这女的回骂,我男人从没嫌过我胖,你怂倒说我胖,大家都笑,其中一个五六十岁的女的说,行了,只要你男人不嫌你胖就行了,你管她说你胖不胖,大家都笑。那理发员惹那么大的事最后还笑吸吸的,还不怕人家报复。最后还趁大家不注意用鞋底狠打对方的头,这个要追打被可能的店长等拉住了,胖女的就说叫她等着,里边的看一点也不怕。最后在围观人和可能的店长劝说下,打架的和她的同伴染发的但没染净的一同走了,大家又各行其事,各就各位。 第二天我结婚了!
讲个我表姐家的事儿吧。表姐结婚当天,是是在酒店订的房间,婚礼过后,表姐、表姐夫和他们几个要好的朋友、发小又喝了一场酒,结果尴尬了,第2天发现表姐夫和表姐的闺蜜睡 在床上,表姐抱着表姐夫发小的腿在地上,第2天下午姨妈去敲门,看见这样的场景,气的心脏病差点儿犯了,照着表姐的***上就是一脚踹了过去。
我这表姐自小就会喝酒,因为姨父是开肉铺的,家里生活不错,姨父和表哥每每干完活回家时,姨妈总要给他们准备些小菜儿,杂碎什么的,还要拎出两瓶冰镇啤酒,表姐嘴馋,姨父就也给表姐倒上一些啤酒,渐渐的表姐就学会了喝酒,啤的、白的、红的都能喝,人送外号“能姐”。
到了表姐找对象的时候,表姐还专门问对方是不是会喝酒?如果对方不会喝酒,表姐就直接将他pass掉。直到遇见也能喝的表姐夫,俩人就如遇到知音一般,一下子看对了眼。
你想想嘛,这两人都是爱喝的主,他们的朋友自然也都能喝。所以那天婚礼结束,几个人都觉得喝的不尽兴,又让厨房开了小灶,做了几个小菜,众人在房间里又喝了起来。6个人喝了5瓶白酒,18瓶啤酒,还有6瓶红酒。有两个人,喝到一半,家人打电话把他们喊走了。
最后只剩下他们4个,直喝到凌晨3点,最后实在喝不动了,都干趴在桌子下了。
到当天下午,在家左等右等等不来人的姨妈来到酒店看到这一幕,气得火冒三丈,表姐夫和表姐的闺蜜一起睡在床上,表姐抱着表姐夫发小的臭脚丫子躺在地上。见此情景的姨妈上去就照着表姐的***踹了一脚。
姨妈这一脚可把表姐踹醒了,表姐看看床上的表姐夫有点儿懵,揉揉眼睛,发现,他俩都穿着衣服呢,应该啥事儿都没有,表姐上前揪了一把表姐夫的耳朵,迷迷瞪瞪的表姐夫疼醒了,乖乖跟着表姐回家去了。
还好姨妈不是大嘴巴,这件事姨妈只告诉了我妈妈。
不过,从此以后表姐和表姐夫都戒酒了。别人问起他们原因,他们说准备要孩子呢,以后都不喝了。😂
小酌怡情,喝醉伤身。凡事要有度,喝酒也如此。你身边有因为喝酒闹出笑话来的吗?不妨也说来听听。
发小结婚,我和小伙伴逼新娘新郎喝辣椒油,新娘甩袖而去,新郎一连懵逼,新郎的妈妈要告我们。
我们那个地方的风俗比较奇葩,每逢新人结婚都会玩各种各样的小游戏,特别是在整新郎新娘上闹的最凶。其实闹洞房主家是高兴的,在喜庆的日子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大家都去闹说明这家人的人缘好,主家会很有面子。
这个风俗传下来这么多年,整人的招数也层出不穷,有一项必玩招数就是“百味汤”。
地区不同“百味汤”的原料也各不相同,我们这里的百味汤是胡椒、芥末、酱油、姜末、辣椒油、白酒和王八的头。
在玩这一项的时候,一小伙伴拿了一个大碗,倒了大半碗的辣椒油,加上白酒、芥末、王八头递给了新娘和新郎,看着这一大碗“百味汤”和新郎的苦瓜脸大家哈哈大笑。
按照规矩,小伙伴做的“百味汤”新郎新娘是不可以拒绝的,至于让他们喝多少,这个要看小伙伴有多“爱”他们了。
新郎接过“百味汤”,捏着鼻子喝了一大口呛的说不出话,他脸上的表情用文字实在描述不出来。轮到新娘的时候,新娘死活不喝,新郎接回那碗“百味汤”又喝了一大口,然后劝新娘意思一下,结果新娘直接把那碗汤摔了,然后说这婚我不结了,扬长而去,留下了一脸懵逼的新郎。
出了这事,大家脸上也都挂不住,新郎妈妈看儿媳妇被“欺负”跑了,也顾不上脸面了,对我们直接开骂,骂的很难听,还说这事没完,要是追不回新娘就去告我们。
最后大家不欢而散。
这件事之后我再也不参加这种“闹洞房”了。
通过这件事告诉我们,习俗虽好,但什么事都要有个度,一旦[_a***_]了别人的承受范围和心理底线,那好事就有可能变成坏事,过分的行为会让别人为难也会显得自己很不堪。
夺妻之恨,被唐玄宗抢了媳妇的寿王李瑁是如何反击的?
还能怎样?一个是自己的父皇,一个是自己心爱的女人,李瑁没的选,也无力反击。
李瑁的生母武惠妃,从***年间便得玄宗宠爱,李瑁子以母贵,也得到了父皇的万般宠爱。***十三年(7325年)被封为寿王,遥领益州大都督、剑南节度大使。***二十三年(735年)又加开府仪同三司,同年十二月,纳杨氏为王妃。
李瑁后来被玄宗冷落,很大原因还是武惠妃,这个以善妒著称的宠妃,与当时炙手可热的奸相李林甫(成语口蜜腹剑指的就是此人)***拥立李瑁为太子,为此不惜在玄宗面前陷害太子,说其他皇子的坏话。***二十五年(737年),太子李瑛被废,与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同日被逼***,制造了一起唐朝历史上令人无比唏嘘的人伦惨剧。而这一起悲剧的主要凶手正是一心为儿子李瑁争太子之位的武惠妃。
三王被逼***,武惠妃也是常常夜梦他们的鬼混回来索命,震怖之下竟被自己活活吓死。武惠妃去世后,玄宗非常伤心 追封她为皇后,算是满足了她生前的夙愿。可失去母后庇护的李瑁,不仅太子当不成,且在不久后又遭父皇“横刀夺爱”,生生抢走了他心爱的王妃杨氏。
武惠妃受惊吓而死后,不甘寂寞的玄宗又开始物色宠妃,但遍观宫中妃嫔,竟“无当帝意者。”挑来挑去最后居然看上了寿王妃杨氏,杨氏年轻丰腴,有一种清丽脱俗之美。虽然寿王李瑁与杨氏的这一段婚姻本来就是玄宗与武惠妃做的主,但如今武惠妃已死,失去母后庇护的李瑁,面对父皇公然要夺走自己心爱的王妃,他是不敢说一个不字,李瑁肯定没有忘了三年前三位皇兄被逼自尽的惨剧,因此,当玄宗看上杨氏的时候,李瑁只能选择忍痛割爱,同时还要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二十八(740年),玄宗命杨氏出家为女道士,李瑁与王妃杨氏三年的婚姻结束。不久玄宗又派人把杨氏接回宫中,堂而皇之的封她为妃,开始置六宫粉黛于不顾,只专宠杨氏一人,这就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大美女杨贵妃。为了安抚失意的寿王李瑁,天宝四年(745年),将韦昭训之女韦氏立为寿王妃。
寿王李瑁算得上是玄宗诸子中最失意的一个吧,当然,说他是悲剧人物也毫不为过。李瑁本来是奉了父皇、母后懿旨与杨玉环成亲,李瑁俊朗,杨玉环年轻貌美,一对佳人郎才女貌,夫妻恩爱有加。不料在武惠妃死后,寂寞空虚的玄宗置后宫三千佳丽于不顾,偏偏看上了自己的儿媳杨氏,于是就有了进梨园、入道观、纳为妃的故事桥段。
面对父皇置人伦纲常于不顾的“夺妻”行为,李瑁的反应出奇的淡定,但谁又能理解他当时内心的煎熬与痛苦呢?一边是自己心爱的妻子,另一边是万乘之躯的父皇,在取与舍之间,李瑁肯定是做出了痛苦的选择,他无力反抗,也没法反击,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心爱的女人离自己越来越远。身在帝王家,连婚姻都不能自主,还要忍受父皇的横刀夺爱,自己却毫无反抗的能力。寿王李瑁,真的算是一个悲剧人物了。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个个都是绝色之姿,倾国倾城。其中的杨贵妃大家一定耳熟能详,他和唐玄宗李隆基之间可歌可泣的爱情让人为之感慨,《长恨歌》全篇就详细的描述了玄宗与杨贵妃如胶似漆的感情。但是有一点为人诟病的就是,杨玉环一开始并非唐玄宗的妻子,而是玄宗之子寿王李瑁的妻子,从***上说,这相当于公公夺走了儿媳,不论如何洗白,都是有违人伦的。怀有夺妻之恨的李瑁虽然获得了象征性的补偿,但是这种屈辱没有男人可以忍受,那么李瑁是如何隐忍下去,并最终抓住机会反击的呢?
***二十二年(734),唐玄宗为女儿咸宜公主举行了隆重的婚礼仪式,杨玉环与她的叔叔一同出席宴会,就是在这场婚礼宴会上,寿王李瑁见到了杨玉环,并为她的姿色而倾倒,最后在其母亲武惠妃的牵线下,十六岁的杨玉环嫁给了李瑁。
三年后,当时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武惠妃去世,失去了挚爱的李隆基郁郁寡欢,此时有人告诉李隆基,说杨玉环姿色冠绝天下,并且神似武惠妃。玄宗一听来了兴趣,前往寿王府以看望儿子的名义去见杨玉环。结果果然被杨玉环的姿色深深吸引,唐玄宗下定决心要得到这个儿媳妇。按照李治,李世民,武则天之间的前车之鉴,玄宗下令让杨玉环出家当道士,同时为了补偿被自己夺妻的儿子,他给李瑁另外许配了绝色女子,同时还赐予了金银珠宝作补偿。面对父皇的横刀夺爱,李瑁尽管怀恨在心,也只能选择隐忍,没有表示出任何的不满情绪。
到了天宝十五年(756),安禄山发动叛乱。杨玉环跟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径马嵬驿,士兵哗变,含恨被赐死。太子李亨在群臣的拥护之下,于灵武即位称帝,改元至德,***开始对安禄山叛军进行了有组织的反击。自马嵬驿兵变之后,唐玄宗准备逃往蜀中避难,而李亨却主动提出留下,组织军队抵抗反军,以期收复国都长安。李隆基最后同意李亨留下收拾烂局,但却并没有表达自己退位,传位于李亨的意思。那李亨又如何敢登基称帝呢,这其中少不了裴冕,杜鸿渐为首的众臣的支持。
寿王李瑁当时被任命传令圣旨,要求众人配合李亨收拾残局,但并没有传达退位之意。但是众臣们如何理解皇帝的旨意,还要看传旨之人。如果李瑁一口咬定唐皇李隆基在马嵬驿留下李亨的目的就是因为自己年迈,无力管理朝政,收复长安,所以传位太子,希望太子能够早日平定安禄山之乱。这样群臣就算有异议,也无法千里迢迢找到玄宗求证。而且作为李亨自己,说出这种话是没有用的,只有同样作为皇子且身负传旨之职的李瑁,说出来才更有信服力。此时对于李瑁来说,是最好的复仇的机会,李隆基与李亨同样关系僵硬,李瑁虽然不至于手刃父亲,但是在父皇与兄弟的皇位争夺中,摆父皇一道还是可以的。
李瑁从小就不受父亲李隆基的喜爱,没有什么存在感,后来又是身负夺妻之恨,根本无力抵抗的李瑁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心爱的女人被夺走,从与自己如胶似漆,到与自己越来越遥远。这份仇恨,只能埋藏于心底,如果没有这一机会的话,或许直到死去,这怨恨都不会表露出一丝一毫。
关于寿王李瑁被父亲李隆基夺妻之事,我想很多人都会觉得李瑁就这样算了,其实根据历史记载以及各种碎片,我发现真实情况并非如此,李瑁不仅反抗报复了,而且还非常狠。
也许你会有很多疑惑,那接下来我就跟你分析解开这些疑惑吧。
一、夺妻之痛
我们所熟知的杨玉环杨贵妃,其实原本是寿王李瑁的老婆,并且杨玉环14岁的时候就已经嫁给李瑁,只是五年之后,李隆基看上杨玉环,才横刀夺爱,将杨玉环抢走,这个时候杨玉环19岁,李隆基53岁。
李隆基抢夺杨玉环的方法很是不要脸,因为先辈李治已经开过这种先河,李隆基照样模仿一下,就可以瞬间有质的飞跃。
他具体怎么操作的呢?一开始李隆基只是叫太监高力士去到李瑁家里,然后把杨玉环带去寝宫两个人谈心,他觉得杨玉环十分孝顺,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刚好与拥有良好艺术天分的李隆基趣味相投。
估计也就是这个时候,李隆基产生抢夺儿媳妇的想法。他逐渐不满足仅仅与杨玉环聊天,他还想与杨玉环一起泡温泉,骊山温泉感觉很棒,一个人泡没有意思。他与杨玉环泡温泉,李瑁也没有说什么,你泡完送回来就好。
李隆基心太大,泡完温泉他不想把杨玉环送回家,于是想出一个好办法,***借替自己母亲窦皇后祈福的名义,他告诉李瑁,杨玉环从此以后要出家做道士,从此也就不是你媳妇了,杨玉环将成为道士四处祈福。
李瑁听说是给自己奶奶祈福,也就没有办法只能答应。可是没有多久,李隆基就把杨玉环接回去宫里,只是没有名分,李瑁看到心里实在不是滋味。当然按照道理来说,如今杨玉环成为道士再还俗,也是单身可撩,跟李瑁一点关系没有。
李隆基看出来李瑁心里的不快,就为李瑁再找了一个老婆韦氏,让他回家好好生儿育女,这一点李瑁确实没有辜负,后来他与韦氏生了5个儿子,2个女儿。
李隆基呢,给李瑁娶完老婆,很快自己也把杨玉环娶了,并且封为杨贵妃,从此李瑁的老婆变成后妈,实在难以面对。但是这时候李瑁没办法,无权无势,根本不敢与李隆基对抗,他把这个深仇大恨深深记在心里,寻求机会报复。
二、痛快报复李隆基
李瑁这一等,就是九年,等到安史之乱,等到长安失守,等到马嵬坡之变,他看着李隆基被自己的哥哥李亨发动马嵬坡兵变逼的实在无奈并且将杨玉环处死。李瑁知道报仇的机会来了,如今李隆基大势已去,危险系数极低,可以为之。
李瑁表面上还是装作若无其事,继续为李隆基效劳,心里却装着这个仇恨,等到李亨带领军队和李隆基分道扬镳,李瑁知道李亨成为皇帝已经指日可待。但是李隆基并不想李亨很快成为皇帝,李瑁觉得报复李隆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失去权利。
机会终于到了,李隆基叫陈玄礼去传圣旨告诉李亨登基以及皇权的事宜,可是陈玄礼没空,就叫李瑁前往送这个圣旨,至于圣旨具体内容我们也无从知晓,只知道李亨登基的时候诏书写着说李隆基自己觉得年事已高,处理国事力不从心,所以禅位给李亨。
至于具体是什么,我想必然不是这样的,李隆基爱权利如命,怎么可能轻易禅位给李亨,最合理的解释就是李瑁这个中间传话人经过添油加醋,把原本圣旨的意思改变,告诉李亨说李隆基同意登基。
从而才会有史书中记载的李亨再三强调是李隆基自己主动禅位,而不是自己篡位,这样才显得合理,大臣也会毫无顾虑支持李亨。
综上所述,其实李亨登基这件事,就是李瑁对李隆基最大的报复,当李亨已经登基成为皇帝,民心所向,李隆基也无能为力,只能空叹息,这就是李瑁最后的报复。
结语
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李瑁等了九年,终于报仇成功,也算把自己的夺妻之恨给了自己一个交代!